沂南县蒲汪镇:打造“1233”培训体系,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先导性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开展党内活动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载体,也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中心环节。沂南县蒲汪镇积极探索打造“1233”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乡镇党校规范化运行水平,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一个中心”,坚持党建引领
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镇党校组织机构人员,由镇党委书记任党校校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校长,镇党委组织委员任教务长,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为镇党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完善教学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度,编制年度教学计划,区分不同党员群体,明确重点学习内容、基本学习任务,搭建涵盖党员教育各领域、全方位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严明培训纪律,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与成效,推动基层党员培训工作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
转模式提质效。转变党员教育模式,破解党员教育一“训”了之的问题。灵活开展讲授式、模拟式、情景式教学方案,提升党员教育吸引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跟踪问效机制,提升教育培训成效的转化,对党员的学习成果和后续表现进行持续跟踪,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搭建“两个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夯实培训主阵地。镇党校主阵地位于蒲汪镇人民政府驻地,占地6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80余人参训。党校主题文化氛围浓厚,培训场所布置庄严大方,设活动室、培训室、研讨室、灯塔书屋等五大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灯塔书屋内配备党建图书3000余册和党建移动图书馆、灯塔影院等设备,将“小元素”融入“大党建”,构建一体多用党员教育培训实体。
创新实践分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教学现场搬到老百姓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打造下坡廉政文化馆、沂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具有本土特色、镇域特点的现场教学点,拓宽教学渠道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教育培训的真切感和体验感。
选优配强讲师团。坚持“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用好用活党员教育“淬火”课程师资库,积极对接县级师资力量参与镇级培训;广泛征集和筛选乡镇内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物,构建“党校教师+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党组织书记+榜样人物”的师资队伍体系。同时构建完善师资力量动态遴选机制,共选拔“四类”师资队伍17名,并不定期从种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中选拔“土专家”“田秀才”,用好身边事教育引导好身边人,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立足“三个清单”,丰富课程设计
突出思政主课。突出党员教育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理论建设等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精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的主体地位。制定“固基础、强思想、添动力、促担当、讲廉洁”五大课程体系,推出特色课程26节,不断建立健全凝心铸魂长效机制。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上级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先后针对乡村振兴战略、雁阵型村居建设、农村党建、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面,开设系列专题培训课程20余场,培训党员干部2300余人。
分类开展培训。注重群体特点,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根据党组织书记、新党员、青年党员、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实际,实行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施教施训。积极探索基层党员教育新渠道、新方式、新内容、新效果,分门别类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打造党员“补钙充电”的思想教育新阵地。
点亮“三个讲堂”,注重质效提升
理论课堂筑根基。创新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为辖区党员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开展红色教育,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定期举办今冬明春党员集中培训班、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班次,受训人次达1500余人次。
实践课堂炼能力。坚持在党员教育中抓好理论联系实践,用好“走进基地寻初心、走出课堂看发展”教学模式,形成课堂学习成果指导现实工作、实际问题反哺理论知识的闭环学习机制。组织“两优一先”代表、优秀党支部书记代表等25人成立“榜样宣讲团”,使榜样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锋。
头雁课堂强本领。围绕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积极对接上级师资力量,聘请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矛盾调解等方面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组织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进行考察培训,切实以新思路、新举措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