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感受博物馆戏剧的魅力
本报记者 宋雨秋
出现在课本中的历史、躺在展柜里的文物、距今久远的文化……这是不是你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看文物、拍文物、听讲解,是不是你的博物馆游览参观“三件套”?近年来,文博戏剧的兴起,让许多游客打破了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给他们的博物馆之旅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博物馆与戏剧的邂逅,仿佛是一种必然。两者有许多“共同点”:“古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庞大的群众基础……当博物馆敞开怀抱接纳戏剧的进入,观众有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戏剧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与戏剧的双重优势?一项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应用戏剧研究中心开展的研究提出,博物馆戏剧不是或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制历史——说明牌上已经告诉观众的东西,而是应该以观众为中心,提供更多、更生动的对展览主题的见解,或是提出问题与观众沟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历史中思考当下,引发共鸣。
近年来,邀请观众参与剧情共创,给观众提供深度沉浸式参观体验,是许多博物馆戏剧共同的努力方向。
当下,不少观众慕名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打卡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永乐长思》。该剧目首演于2023年10月,开演至今,观众仍热情不减。《永乐长思》依据《永乐大典》的辗转历史创作,横跨600年间4个时空,6条剧情线、25个角色,生动地为观众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国宝传承故事。剧目所提供的新颖的沉浸式观演方式,全方位缩短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网友“青青爱喵喵”看完演出后感慨道,“它讲述了历代文物保护者为保护文物做出的贡献,场景布置逼真,演员情感投入”,让人很有代入感。
国家典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永乐长思》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市场提供了全新的传统文化创新性融合发展思路。今年2月,《永乐长思》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的明代古刹长椿寺内,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吸引了许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目光。有游客告诉记者,他们是因为《宣南往士》才知道这座博物馆的。11月30日,《宣南往士》年终封箱演出举行,为2024年全年演出画上句号。今年,《宣南往士》上演100场,接待观众约2.66万人次。打开小红书,搜索“博物馆戏剧”“沉浸式戏剧”等关键词,很容易便会看到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及《宣南往士》的演出内容分享,几乎是“清一色”好评。
《宣南往士》一改传统博物馆讲解“你讲我听”的模式,把墙上的展览内容通过戏剧体验的方式来呈现,让观众领略宣南士乡的辉煌与变迁,身临其境感受宣南士人的风骨。自媒体博主李多看完《宣南往士》后变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自发为这部剧宣传“打call”。剧目演出过程中的深度沉浸体验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在这部剧里,你可以看到北京大爷和清朝士子‘隔空’对话,也可以和文人士子们一起观赏京剧表演,还可以和演员一起激情高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这里,博物馆也是舞台,观众也是演员。”
由安徽阜阳市博物馆与云南艺术学院、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师生联合打造的沉浸式戏剧《星之遗志》,则探索出了博物馆讲解与戏剧结合的另一种可能。剧目采用“话剧+讲解”的方式,以两代汝阴侯的故事为主线,编织他们与浩渺星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星之遗志》的主演杨政坤介绍:“为了把剧本落地成一个可供观看的话剧,并且能将几个展厅同时利用起来,制作一个行进式的话剧,让剧情与展厅深度结合,我们引入了讲解员,形成了大家看到的‘讲解+戏剧’的方式。希望观众能通过这种形式,领略文物的历史、文化的魅力。”伴随着剧情的徐徐推进,观众在一个多小时的游览过程中,既收获了知识,也度过了难忘的休闲时光。
除了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与戏剧的“跨界合作”更多地体现在对馆藏文物及历史底蕴的深度挖掘上。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单元,你很难不被一件“头上戴帻,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的文物陶俑吸引目光,它叫击鼓说唱俑,也是展厅里的明星文物。2023年5月,国博推出的首部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便是以击鼓说唱俑为“主角”,让这个来自2000多年前的文物,穿越时光,在国博的剧场中“活”了过来。
2023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肢体戏剧《俑立千年》连演3场,让一尊尊来自不同朝代、不同行业、造型各异、个性明显的陶俑在舞台上“醒”了过来,带领观众突破展柜限制,认识了秦、汉、唐不同时代的陶俑,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奇妙之旅。据了解,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博于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馆藏文物活化工程,《盛世欢歌》《俑立千年》就是活化工作的部分成果。
《俑立千年》的海报中有一句话:“让文物活起来,诉说历史的激荡,展现生命的花期。”舞台上,演员扮演的“文物”能唱会跳,走出剧场,文物原型在展厅里静待游客探访。
博物馆成为戏剧的“新舞台”,而馆藏文物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戏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前段时间,江苏的游客钱一丹专程带母亲去看了湖南博物院的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钱一丹说,动态展基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将历史文物复原展示与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表演相结合,讲述了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辛追秉承夫志、教子成才保家卫国的故事。演员的专业功底不错、舞美设计颇有新意,“超小舞台+真人演出”的方式,很能把人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体验很不错。这样的好戏,她和母亲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