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作者:高亚芳《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2日 05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让文旅资源“活”起来、业态“多”起来、消费“热”起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比如,浙江杭州全面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内外市场繁荣、多业良性联动、城乡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持续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金名片;湖南湘西州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利用文旅资源,精心打造“神秘湘西”品牌,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甘肃敦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成果,让深藏在石窟中的文物“活”起来,使更多游客身临其境。
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需在上规模、增效益、高质量等多个向度上下更大功夫。
实现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涉及不同主体、不同因素。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地落细,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旅游内涵和形式,拓展旅游业态、消费场景,增加优质产品供给,进一步激发大众旅游热情,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还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推动解决就业,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文旅产业的综合效应充分显现。可以说,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大有裨益。文旅企业规模和效益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推进文旅企业“规模-效益”协同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文旅企业集团、独角兽企业和中小微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同时,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企业创新能力、优质产品供给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文旅产业链更长、更强韧。
随着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分众化、专业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凸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紧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动向,注重规划先行、项目引领、轻资产运营、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自主研发、市场转化和传播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特点,寻求个性化多元需求与精准化丰富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打造和选树一批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厚重、配套设施完善、社会认可度高的文旅融合典范,依托当地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与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构建“文旅+”“+文旅”全产业链。促进文化旅游和各类场景、时尚消费相融合,大力发展场景体验、研学旅行、夜经济等消费新模式,将各地重大节会、体育赛事等办成“流动的景点、移动的景区、融合的典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加强文化符号的形象化提炼、数字化表达,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文旅品牌,不断培育文旅新动能,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产品和服务质量、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多方面。衡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以对GDP的贡献大小为唯一标准,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构建由产业对资源的消耗与产出程度、发展能力、竞争力、活力、创新力等组成的指标体系,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评估、可监测、可反馈。同时,还应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价值功能,创新内容生产、空间再造,深化文旅教育链、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四链”融通,着力推动信息共享、数字迭代、要素效率提升等,找准适合本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模式,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使其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高亚芳,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