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老城区立足资源发展文旅:文旅火热 老城焕新

本报记者 方 敏 张文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3日 第 07 版)

“城区老,产业少,一到晚上静悄悄。”在河南省洛阳市,提起老城区,过去人们总这样评价。而今,不论白天晚上,穿汉服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餐饮经营者、摆摊小贩面对火爆客流应接不暇。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老城区接待游客31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36亿元。

以前区里产业不聚焦、思路不清晰,政府部门也尝试多方发力,但多种产业“眉毛胡子一把抓”,成效并不如意。近年来,老城区找到更集中的发展方向——以文旅产业推动环境更新、经济发展、百姓增收。

加大对城市肌理保护提升,老城区按照“严格保护、整体管控、运营前置、有序发展”的原则,对城隍庙等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并推动府文庙等片区商圈改造。

如今,老城区各处面貌焕然一新,灯狮画桥、香罗幔天、隋唐集市等新打造的互动场景,都成了游人好去处。

面貌焕然一新,却不一定能吸引来客流。最初,老城区旅游人气总高不起来。区里也明白:老城区文旅还欠缺一个把各种文旅资源串起来的抓手。经过不断尝试、试错,终于找到这个抓手——汉服。

从最初的几个游客穿汉服到如今处处有人穿,老城区的汉服店也从最初的10多家增加至上千家。一家汉服体验店的负责人徐蕊蕊说,店里起初只有8套汉服,如今各类民族风服饰已超800套。

汉服多了,妆造师也多了、卖饰品的摊贩多了、跟拍的摄影师也多了……汉服撬动的产业活力不断迸发。从汉服设计到生产、租赁、妆造、跟拍、研学旅行,一条衍生的汉服产业链正趋于完整。2023年以来,在洛邑古城周边1平方公里内,汉服体验订单量增长10倍以上,汉服体验店月均营收超15万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今年国庆假期,千余家汉服店平均营业额3.3万元,汉服租赁消费3673万元。

随着“洛邑古城+汉服”的叠加效应扩大,主题民宿、老字号餐饮等特色文旅业态相继入驻。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等古都风貌,利用传统民居、盘活闲置资产,老城区打造特色民宿集群。目前,老城区民宿达392家,占洛阳市区城市民宿总数的64.6%。

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老城区着力发展文旅,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洛邑古城斜对面,南关小碗牛肉汤店人头攒动,大堂经理张振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去年在这里开了分店,经营面积从不足100平方米扩到1000平方米,带动了几十人就业。”